春节长假期间,许多市民选择走亲访友或是逛街看电影,将喜庆的气氛烘托到高潮。也有一些人群远离城市,在冰天雪地中支起帐篷,他们或卧或坐看着云卷云舒,惬意地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慵懒时光。兴之所至,还在帐篷里蹦爆米花……
“我们这些人多是60年代出生的,相对来说工作压力不大,家庭也没有多大的负担,只要有时间,大家就找个地方支上帐篷,一起品尝美食,或是晒晒户外的装备,偶尔也喝点酒……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从初一到初六的白天,61岁的老旺和朋友们在帐篷中“坚守”了6天,就是为享受那份诗酒田园般的生活。
上图:四驱车配雪圈是冬季户外娱乐的不二之选。
户外帐篷,每个人最少有两顶
2月10日是大年初一,考虑到朋友会带一个直径5平方米的蒙古包型帐篷,61岁的老旺轻车从简,只是带了一个10升的水桶用于生活用水,又拎出一个1米×0.6米可调高度的蛋卷桌,便匆匆赶到松北区滨水大道的一处空地。老旺有好几顶帐篷,有单人、双人和多人的。他介绍,每个喜欢户外活动的人都有2到3顶帐篷,方便单人出行或是和家人出行使用。
上图:冬季多使用带有雪裙的夹棉材质外帐,防风防温。
他对帐篷的要求就是轻便、防水、防晒、防蚊虫、易搭建。作为一名户外“老炮”,已经有3顶帐篷的老旺,在2023年新入手了3顶帐篷,有金字塔式、隧道式和一顶用于冬季使用的棉帐篷。后来,他嫌金字塔和隧道帐篷搭建费力,赔了400多元在网上卖掉了。
上图:夹棉的冬季帐篷大约400元左右。
这些户外发烧友表示,如果不在外面过夜,一顶2米×2米的棉帐篷就足够用,帐篷里面放张折叠桌后可坐4、5个人,活动空间很充裕。大家可以在帐篷内喝茶或者涮火锅,烧水产生的热量完全可以让帐篷内的温度维持在20℃以上。
各种炉头是围炉聊天的主要话题
“为了适应各种环境和用途,我们每个人都有3、4个炉头。”许多喜欢冬季户外活动的人如是说。因为冬季气温低,除了过夜的专用木柴炉或液化气取暖炉以外,白天户外时,大多数人在帐篷内使用普通的炉头。
上图:折叠的柴火炉适合取暖,必须注意帐篷内通风。
2月12日大年初三,老旺邀几个朋友来到松北区某地,一行7个人使用了一顶4米×4米的蒙古包式帐篷,支好帐篷后大家立即进入帐篷摆好各自携带的椅子,标志着一场“炉头秀”正式上演。
上图:可以使用各种燃料的炉头。
第一个出场的是瑞典产北极星炉头。喜欢户外活动的方大哥讲,这个价格2000多元的炉头产地为瑞典,它可在不更换喷嘴的情况下,随意使用酒精、汽油、柴油、煤油、矿物油等液体燃烧和各种可燃气体,深受户外发烧友的喜欢。
上图:橙黄色的分火盖表面温度大约900℃左右。
说话间,方大哥给炉罐内加注了约200毫升汽油,然后给炉体打气加压,经过40秒预热后再打开喷油阀,拳头大的炉头立即呼呼作响,一元硬币大小的分头盖先是被烧红,随即转为橙黄色。
据介绍,这款炉头工作原理很简单,先通过气压将液态燃料雾化,雾化的燃料经过预热管加温转变为气化状态。随后,已经充分气化的燃料经过燃烧,火力值达5000W,和家用燃气灶的火力不相上下。炉头的分火盖是特殊钢材制作的,它被烧到橙黄色时,温度大约在900℃左右。
上图:各式各样的户外炉头,使用的燃料也各不相同。
餐具自备,饭菜每家自备
每次在户外聚餐,老旺和朋友们都采取自愿的方式,大家带着自己的拿手菜到帐篷内和朋友们分享。菜肴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必不可少的凉菜、蘸酱菜以外,炖鱼、排骨炖土豆、小鸡炖蘑菇、涮火锅都属于主打菜系,原因很简单,帐篷内的温度低,生火炖菜可能将温度提高至20℃以上。
上图:邀三五好友在帐篷内涮火锅。
老旺说,从初一到初六,他们朋友们在帐篷内涮了3次火锅。分别是传统的涮羊肉、羊蝎子锅和麻辣火锅。每次张罗涮火锅时,大家也是自愿在微信群里“报备”自己携带的原料,“我家今天带羊肉片,6斤够不够?”“虾、肉丸、青菜和蘸料……我负责。”“我媳妇昨晚酱的肘子和鸡手,我带着这些下酒菜。”
上图:在零下22℃的天气吃火锅。
每次户外活动时,只要定好了“主吃方向”,大家便会带着自家制作的可口菜肴忙不迭地赶到聚会地点。
上图:听到聚会,阿来特意骑摩托车赶来。
谈及“执迷”户外活动的初衷,这些发烧友大致目的相同:孩子上大学或者上班,家里的老人也不用照看。出来玩就是为了远离喧嚣,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如老旺所言:“我们这些‘60后’也都老了,也是通过这样的聚会在一起热闹热闹,方便以后大家在一起抱团养老。”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大维 文/摄/视频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