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王一博、周迅、王传君和黄磊,他们的角色在《无名》里叫什么名字?看完了电影也没人说得出来,只隐约记得梁朝伟是 " 何先生 ",周迅是 " 陈小姐 ",128 分钟的电影里王一博甚至没有被喊过名字,只有一张委任状上写的 " 叶某 "。
他们是谁不重要,在山河破碎,国家危难之时,光怪陆离的大上海宛如一个走马灯,汪伪政权的走狗、软弱的叛徒、跟着变幻立场的 " 墙头草 ",形形色色的人物轮番上场。《无名》中所有角色都是大时代中的符号,真正暗夜中的潜伏者就在他们中间,英雄无名,却凭一己之力扭转战局。
电影开头梁朝伟敲开一扇宾馆的门,微笑着和 " 弃暗投明者 " 娓娓而谈,彬彬有礼,言语中隐隐带着压迫感 …… 只是坐着聊天,他的眼神、表情、拧开笔帽的小动作,甚至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是故事。作为金字塔顶端的演员梁朝伟已蛰伏太久,终于有一部电影能重回演技巅峰,他太适合这种留白很多的复杂人物,表演拿捏之精准,如果导演不给出线索,观众甚至看不出这位 " 汪伪特务机构负责人 " 到底是正是邪。
梁朝伟的饰演的 " 何先生 " 是优雅的,在电影中他西服革履,言语斯文,即便审讯抓获的国民党特工也是和颜悦色,好生劝慰。他就像电影中的主色,导演程耳用 " 温柔的声音讲了一个残酷的故事 ",镜头里的大上海是复古的暖色调,舞厅里的人们衣着光鲜,BGM 是舒缓的交响乐,这一切与特务魔窟中的遍地血污、广州大轰炸后的一片焦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大轰炸中受伤的流浪狗、日本轰炸机上威风凛凛的军犬、汪伪监狱中狂吠的狼狗,少见直给的酷刑和枪战,就连被日军用水泥坑杀的中国民众都是在沉默中死去,这些举重若轻的 " 闲笔 " 却让人如鲠在喉,充满了象征意义的隐喻。
导演程耳说《无名》是 " 超级商业片 ",但显然不是,商业片是没有门槛的,时间线一般是顺序 1-2-3," 因为 …… 所以 "。他用文艺片的手法讲了一个谍战故事,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美学特色,用了大量的插叙和倒叙,在 1938 年、1941 年和 1944 年几个时空中不停切换,一会儿是 3-2-1,一会儿是 2-1-3。电影中 " 叛徒 " 疑似被除掉了,可镜头一转,又开门走了进来。
观众一开始看到 " 动了感情导致刺杀汪伪高官失败 " 的国民党美女特工、围在一起吹牛说自己是 " 公爵 " 的日本兵、1944 年国民党和日军谈判破裂,也许会有点懵,不知道他们和上海波云诡谲的暗中博弈有什么关系。《无名》就像一把洒下的珠子,看似散乱,但最后所有的关键点被连接,你才会明白隐身黑暗之中的中共地下党员何以是 " 无名英雄 ",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不惜以生命掩护同志继续潜伏," 无名 " 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灭亡。
周迅在片中戏份不多,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全片最大的谜团:到底谁是 " 潜伏者 "?是由她饰演的共产党地下交通员陈小姐作为引子揭晓。好演员即便戏份再少也能让人印象深刻,她和梁朝伟唯一的一场对手戏高手过招,句句精彩。
而王一博这次在程耳的调教下脱胎换骨,他和王传君饰演特务,一个衣冠楚楚,一个胡子拉碴,一个紧,一个松,被网友说 " 演出了阿呆和阿瓜的效果 "。王传君是拿过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实力派演员,王一博接住了他的戏,全片的动作戏大场面几乎都在他身上,和梁朝伟最后的 " 生死之战 " 打得拳拳到肉,酣畅淋漓。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主旋律电影,于无声处听惊雷,画面、色彩、场景都极其精美,关键时间点和出场人物都与历史相合。它就像一杯清咖,香味诱人,可口味却不是人人都爱,欣赏的人会痴迷,反复回味。如果有观众不喜欢很正常,但如果说完全看不懂,也许就该补习一下中国的抗战历史了。(哈尔滨日报记者 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