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至,烧纸钱、祭祖扫墓、踏青……以往,市民们常用这些传统风俗来缅怀英烈、追忆亲人、寄托哀思。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家除了文明绿色过清明外,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告诉大家,哪些行为会踩中法律的“雷区”。
不尊重、侮辱英烈
英雄烈士是值得每一个人尊敬的。每年清明,人们都会以各种纪念方式缅怀英烈。但有一些人却做出不尊重,甚至是侮辱英烈的言行。这种行为将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处罚?
针对以侮辱、诽谤或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将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不得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否则将根据侵害行为的严重程度,对行为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销售冥币
疫情防控期间,“云”扫墓、网上祭奠、摆放鲜花悼念等方式更被大众所接受。但我们仍看到一些商贩将冥纸仿照人民币的样式进行制作、出售。这种行为触犯哪些法律,又将受到怎样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的,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责令改正,并销毁非法使用的人民币图样,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根据上述规定,商家制作及销售冥币时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仿照人民币制售冥币等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应予以纠正。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将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销毁违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的冥币,没收违法所得,并视违法行为情节程度处以相应罚款。
私下聚集祭扫
受疫情的影响,为避免人员聚集,今年清明期间,很多地区已经发布通知,暂停公墓、殡仪馆等祭扫服务。对于在特殊时期不听从防疫部署安排,私下聚集祭扫的行为,是否涉嫌违法?如引发严重后果,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之相关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政府有权采取限制或停止人群聚集的活动。行为人若在疫情防治期间,未能遵守暂停祭扫活动的相关规定,擅自参加聚集性祭扫活动,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干扰。其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涉嫌违法。相关部门可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擅自聚集祭扫的行为,根据情节程度采取相关行政处罚。
对情节严重的,严重危害疫情防控、公共安全,造成人民群众人身及财产安全隐患的,对行为人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妨害公务罪等,可根据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官提醒: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们要“理性追思,文明祭扫”。用绿色、低碳、简洁的方式祭奠亲人。共同营造平安、便利、文明、和谐的清明祭扫氛围。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冠